紡織產業的歷史雖然相當悠久,但太不可思議了!時至今日,布料及成品的生產過程仍可能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隨著全球消費者對防範PFAS和BPA等有害化學物質殘留的意識大幅提升,各國政府也紛紛針對衣物鞋襪等產品實施更嚴格的產銷法規,位於供應鏈前端的紡織業者更被賦予把關產品安全的重責大任。
對於台灣跨境賣家和跨境品牌商而言,這些複雜多變的國際法規不僅是挑戰,更是進軍全球市場的必要門檻。比如說,你知道嗎?美國將所有紡織品依易燃性分為三級,若你的商品被歸類為第3級(快速燃燒),則完全無法在美國境內銷售!這些關鍵資訊可能直接決定你的產品能否成功進入目標市場。
SGS將為您揭秘各大紡織品市場中,最常見且必須遵守的法規要求與相關測試驗證:
國際標準方面,GRS全球回收標準是最全面的再生產品回收標準,再生材料含量必須超過20%才可申請驗證,審核內容涵蓋四大項目。相比之下,RCS回收聲明標準的門檻較低,只要再生材料含量超過5%即可申請。而Bluesign則是由歐盟多方共同訂定的嚴謹規範,取得此標章代表產品供應過程完全符合環保、健康與安全標準。
美國市場的合規要求尤為嚴格,CPSIA美國消費品安全改善法案影響所有兒童相關產品,製造商必須執行測試並提出兒童產品證書(CPC)才能進入市場。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加州65法案列出約900多種禁限用化學物質,包括布料中常見的BPA、PFAS等。此外,美國對於宣稱可防火或防水之機能性服飾與紡織品有特別的法規要求,所有紡織品依易燃性分為三級,第3級產品完全無法在美國銷售。
歐盟市場則有REACH禁限用化學物質指令和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要求。你可能不知道,POPs可以通過空運、水路或遷徙物種擴散至全球各地,因此受到國際公約和歐盟法規的嚴格監管,產品內含列管物質濃度應低於法規限制要求。
亞洲市場中,日本厚生勞動省實施「有關含有有害物質的家庭用品規制法」;台灣有CNS 15290 L1036標準,規範各類紡織品的安全要求;中國大陸則要求所有銷售至當地的紡織產品必須遵循GB或FZ相關標準,並持續進行市場查驗。
As global business interactions become more frequent, understanding and complying with these regulations has become a key element in building consumer trust, brand cred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Aligning the textile supply process with national regulations not only meets consumer expectations, but also serves as a benchmark for the industry on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ant to know more? Join our Green Circle LINE and we'll be there for you:https://line.me/ti/p/g2Vc38nLnR
#跨境電商 #紡織品法規 #亞馬遜全球開店 #永續發展 #台灣賣家 #品牌保護 #國際電商 #合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