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的歷史雖然相當悠久,但真沒想到,時至今日,布料及成品的生產過程及產品本身依然可能對人類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隨著全球消費者對防範PFAS和BPA等有害化學物質殘留於人體及環境的意識大幅提升,各國政府也紛紛針對衣物鞋襪等產品實施更嚴格的產銷法規,位於供應鏈第一線的紡織業者更被賦予把關產品安全的重責大任。
對於台灣跨境賣家和電商創業者而言,這些複雜多變的國際法規可能成為進軍全球市場的最大障礙。遠遠比產品設計和價格策略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你的產品符合各個目標市場的法規要求。
绿圈圈將為您揭秘各大紡織品市場中,最常見且必須遵守的法規要求與相關測試驗證:
在國際標準方面,GRS全球回收標準是最全面的再生產品回收標準,再生材料含量必須超過20%才可申請驗證,審核內容涵蓋供應鏈的再生材料含量與追溯、社會責任管理、環境管理及化學品要求四大項目。相比之下,RCS回收聲明標準的門檻較低,只要再生材料含量超過5%即可申請,且僅須通過再生材料含量與追溯審核。而Bluesign則是由歐盟學術、工業、環保及消費者組織共同訂定的嚴謹規範,取得此標章意味著產品供應過程完全符合環保、健康與安全標準。
美國市場的合規要求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CPSIA美國消費品安全改善法案影響到所有玩具、兒童衣物、家具及照護用品等相關廠商,製造商必須執行測試並提出兒童產品證書(CPC)文件才能進入市場。加州65法案更是列出約900多種禁限用化學物質,包括布料中常見的BPA、PFAS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將所有紡織品依易燃性分為三級,若你的商品被歸類為第3級(快速燃燒),則完全無法在美國境內上架銷售!
歐盟市場則有REACH禁限用化學物質指令和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要求。你知道嗎?POPs可以通過空運、水路或遷徙物種擴散至全球各地,對環境和健康構成長期威脅,因此受到斯德哥爾摩公約和歐盟法規的嚴格監管。
亞洲市場中,日本厚生勞動省針對家用產品實施「有關含有有害物質的家庭用品規制法」,限制甲醛和偶氮染料等常見原料;台灣則有CNS 15290 L1036標準,規範從嬰幼兒用品到室內裝飾用等各類紡織品的安全要求;中國大陸則要求所有銷售至當地的紡織產品必須遵循GB或FZ相關標準,並持續進行市場查驗確保合規性。
隨著全球商業互動日益頻繁,了解並遵守這些法規已成為建立消費者信任、提升品牌信譽和實現永續經營的關鍵要素。紡織品供應過程若能與各國法規保持一致,不僅能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期望,還能在創新及永續發展等重要議題上成為行業標竿。
成為綠圈圈LINE好友,享受VIP專屬服務與優惠:https://line.me/ti/p/g2Vc38nLnR
#跨境電商 #紡織品法規 #亞馬遜全球開店 #永續發展 #台灣製造商 #品牌保護 #國際品牌 #合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