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美國145%關稅下,台灣跨境賣家的破局之道竟然是這個!
真沒想到!美國145%關稅對跨境電商的衝擊竟然如此巨大!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額外關稅已達到145%,並取消了800美元以下進口商品的”小額豁免”待遇。這對於台灣跨境賣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當然有應對之策!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關稅”巨浪”,跨境電商可以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突圍。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場危機或許正是促使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首先,供應鏈韌性建構勢在必行。將庫存前置至美國本土,或在墨西哥、東南亞設立海外倉,利用區域貿易協定優勢規避高額關稅。比如,Temu計劃2025年將美西海外倉面積擴大至100萬平方米,要求全託管爆品4月前完成遷移。
其次,市場多元化布局刻不容緩。你知道嗎?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18年以來,對東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跨境電商賣家來說,減少對美國等單一市場依賴,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才是明智之舉。
第三,行業差異化應對至關重要。高附加值行業可加速國產替代,勞動密集型行業則轉向內需市場或非美出口,中間品依賴行業採購轉向多元供應來源。
第四,充分利用政策紅利與金融支持。申請跨境電商主體培育獎勵、海外倉建設補貼,利用訂單貸等金融工具緩解現金流壓力。
最後,加速品牌化轉型,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聚焦高附加值品類,加強品牌溢價和差異化,建立品牌數位資產,這才是長久之計。
想了解更多詳情嗎?加入我們的綠圈圈LINE,專人為您服務:https://line.me/ti/p/g2Vc38nLnR
#跨境電商 #關稅應對 #供應鏈重構 #市場多元化 #品牌轉型 #台灣賣家 #全球銷售